1、根据机械能守恒,入水时的动能1/2mv2=W1+W2,解得,V=15米每秒。
2、题目有问题吧,两个速度都是v1吗?答案可以有两种表述:一个是mgH,这是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他做的功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就是离跳台H所具有的势能。另一个,就是1/2mv^2,这个v就是起跳的初速度,不晓得到底是v,还是v1,怀疑你的题目表述有问题。
3、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 s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7s 解析 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质点,从h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 v1= (向下)。弹跳后到达的高度为h2,刚离网时速度的大小为 v2= (向上)。
1、人开始是静止的,由于跳板的运动,使人运动,所以具有动能,即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因为人有了动能,同时速度向上,所以人向上做减速运动,转换为重力势能。
2、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首先是让板发生形变,利用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重力势能转化为向下的动能,入水过程中水的浮力增大,最终人处于悬浮或漂浮状态。并且整个过程中角动量守恒。起跳后围绕着质心转动,因重力通过质心轴,所以,其角动量守恒,公式为:L=Jω。
3、动能越大;运动员的质量一定,她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从最高点到落水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由于运动员的高度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其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不计空气阻力时,运动员的机械能不变。
在跳台上的重力势能W1=mgh=10*50*10W=5000W,2:根据能量守恒,起跳所做的功,W2=1/2mv2=1/2*50*5*5=625w 3:根据机械能守恒,入水时的动能1/2mv2=W1+W2,解得,V=15米每秒。
m 试题分析:由题设,不计空气阻力,运动员从跳台自由落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进入水后,受重力、浮力、水的等效阻力作用。
D 运动员起跳时所做的功等于运动员起跳时的动能 ,根据机械能守恒可求得 ,D正确。
十米跳台跳水是种技术性极强的运动,如果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否守恒?通过问题创设,一方面可以明确本节课的实验主题——机械能守恒,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很快被调动起来,有利于新课的教学。
题目有问题吧,两个速度都是v1吗?答案可以有两种表述:一个是mgH,这是从能量转换的角度来看,他做的功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就是离跳台H所具有的势能。另一个,就是1/2mv^2,这个v就是起跳的初速度,不晓得到底是v,还是v1,怀疑你的题目表述有问题。
人开始是静止的,由于跳板的运动,使人运动,所以具有动能,即弹性势能转化为人的动能。因为人有了动能,同时速度向上,所以人向上做减速运动,转换为重力势能。
所以重力势能增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减小;到达最高点后,运动员开始下落,高度减小,质量不变,所以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变大,所以动能变大,所以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是先增大后减小,由于不计摩擦,所以机械能不变,故选C。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知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的因素。
C 试题分析: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运动员的质量一定,她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从最高点到落水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由于运动员的高度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其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跳水跳板对运动员的力的作用效果是使运动员的动能发生改变 运动员通过走板向上跳起,利用获得向下的动能下压跳板,此时跳板的弹力做负功将运动员的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此时动能减小,弹力做负功,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当跳板被压缩到最低的时候,动能为零,跳板向上的弹力最大,此时,弹性势能最大。
重力场中有重力势能,弹性系统中有弹力势能,引力场中有引力势能,电场中有电势能,磁场中也应该有势能,分子力学中有分子势能。
1、C 由右图可得到跳水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入水前的过程是先向上运动,此过程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到最高点后又向下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大,即C对,ABD错。
2、B正确,是向下加速,加速度向下,失重 C失重,上升过程是减速,有向下的加速度,是失重 D失重,也是有向下的加速度 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超重。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绳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现象叫做失重。
3、在跳水运动员起跳前,他们都会在跳板上走板起跳。走动的过程中,身体会由于跳板的弹动而上下跳动。当跳板被弹到最高处时,运动员就开始起跳了,因为在最高处有利于他们做出更高难度的跳水动作。他们在跳板上走板起跳时,跳板具有弹力,正是这种弹力才使运动员可以弹跳起来。
4、第二问:原因是跳水运动员跳起后依然具有向上的速度,由于重力的原因,不会一直向上运动。第三问:这道题应该分两种情况,一是离开地面,二是没有离开地面。离开地面会容易一点:物体离开地面(只考虑重力和拉力)那么就应该是300N-100N=200N。
5、接下来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初二物理力与运动的测试题及答案,供大家参考。 初二物理力与运动测试题 填空题 坐在向南行驶的列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若同时又看到汽车也在向后退,以地面为参照物,汽车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
6、运动员进行立定动作时如双脚离开跳板或跳台,每名裁判员扣除0.5-2分。臂立跳水时,身体如未能体直并保持稳定平衡,每个裁判应扣除0.5-2分。纪录组从评判给分中删去最高分和取低分,当被去掉的分数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相同时,是可任意删去其中的一个。
1、她从起跳到最高点的过程中,速度减小,动能减小,从最高点到落水的过程中,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动能先减小后增大;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越大,由于运动员的高度先升高后降低,所以其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2、C 由右图可得到跳水运动员从离开跳板到入水前的过程是先向上运动,此过程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到最高点后又向下运动,速度增大,动能增大,所以动能是先减小后增大,即C对,ABD错。
3、BC 试题分析:跳板受到向下的弹力是因为人的脚发生了形变,A错;运动员受到向上的弹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发生了形变,D错,B、C正确。
4、他们在跳板上走板起跳时,跳板具有弹力,正是这种弹力才使运动员可以弹跳起来。跳水运动员从双脚离开跳板到落入水中的过程中,只受重力作用。而他们在起跳后要经历一个减速上升的过程,达到最高点后就开始加速下落了。这时他们的速度会越来越大。我们看到运动员做出的优美姿势也是在这个过程中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