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7s 设运动员跃起时的初速度为V 0 ,且设向上为正,则由V 2 0 =2gh得: 由题意而知:运动员在全过程中可认为是做竖直上抛运动,且位移大小为10m,方向向下,故S=-10m。
2、楼主爱问问题的精神是好的,但是应该先把问题仔细看一遍,题目说得是手碰触水面,这时候人的重心并没有到水面,而是比水面高出一个人的一半那么高,这和一开始离10m跳台一个人的一半那么高相减正好是10m,所以答案这么算是正确的。
3、分)一跳水运动员从离水面10 m高的平台上向上跃起,举双臂直体离开台面,此时其重心位于从手到脚全长的中心,跃起后重心升高0.45 m达到最高点,落水时身体竖直,手先入水(在此过程中运动员水平方向的运动忽略不计)。从离开跳台到手触水面,他可用于完成空中动作的时间是多少秒。
4、由于初速未知,所以应分段处理该运动。运动员跃起上升的时间为:s 从最高点下落至手触水面,所需的时间为: s 所以运动员在空中用于完成动作的时间约为: =7s 解析 将运动员看作质量为m的质点,从h1高处下落,刚接触网时速度的大小 v1= (向下)。
5、解析:将运动员视为一个质量全部集中在其重心的质点。
6、根据题目综述,可以得出: 设起跳重心到手刚触水面重心高度为h,完成系列动作时间最长为t,则 h=10+1-1=10m h=gt*2/2(自由落体公式,g=10m/s)t=41s 为了简化计算,这里g取10,根号2取41,所以在空中完成系列动作可利用的时间为41秒。
1、直线运动:小球作自由落体运动,汽车在直线上行驶。曲线运动:运动员在运动场400米跑道上绕圈,独自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
2、直线运动:一个小球做自由落体运动,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曲线运动:运动员在运动场400米跑道上跑圈,一个人在蜿蜒的山路上行走。
3、现实生活中,汽车沿着笔直的公路向前行驶,火车沿着直行的铁路向前行驶,人沿着直路行走或跑步,光线的传播,小船沿着直航道行走,飞机在天空中匀速直线飞行,这些都可以近似看作直线运动。而车辆转弯,人荡秋千,钟摆摆动,射出的箭的运动,宇宙中行星绕恒星转动,这些运动都可以看作是曲线运动的例子。
4、常见的直线运动:滑冰运动员停止用力后的一段滑行,站在商场自动扶梯上的顾客的运动。特点:从轨迹来看是一条直线,从受力情况来看是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在同一个方向上。如匀速直线运动、加速直线运动、减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匀减速直线运动。
运动员跳水下落过程中,高度越来越低,重力势能越来越小;减小的重力势能哪儿去了?运动员下落得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动能也就越来越大,增大的动能哪儿来的?就是减少的重力势能转化而来。向天空扔一块橡皮,它会上升得越来越慢,但是高度变高。此过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当水位在堤坝内升高时,水的重力势能增加。一旦闸门打开,水开始流动,其动能便驱动水轮机转动,进而发电。这是利用动能的转化来完成工作。 当我们把锤子举高后,它具有了重力势能。当我们把锤子打下,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推动木桩打入地下。这是利用重力势能来做功。 拉紧的弓具有弹性势能。
举个例子:小球从高处初速度为0下落(由于初速度为0动能为0),下落过程中小球速度越来越大,所以动能越来越大,小球离地面高度变小所以重力势能变小,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就转化为了动能。重力势能为物体因为重力作用而拥有的能量,其大小由地球和地面上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
实例如下 骑自行车下坡时,自行车与人所处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加,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不用蹬车也可以加快速度。将钟表的发条拧紧后,发条因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弹性势能.发条在恢复的过程中,可以带动齿轮转动,将弹性势能转化为齿轮的动能。
这说明,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换,需要外部力量即重力的作用。当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加速下落时,重力对物体做了正功,使得重力势能逐渐减少,同时动能增加。这一过程可以形象地通过石头从山上滚下的例子来理解。石头开始时具有较高的重力势能,随着它沿着斜坡向下滚动,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所以s=vt=v^(3/2)×√10 s=10时,v=10m/s。
在1589~1591年间,伽利略对落体运动作了细致的观察。从实验和理论上否定了统治千余年的亚里士多德关于“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即在忽略空气阻力条件下,重量不同的球在下落时同时落地,下落的速度与重量无关。
不是自由落体运动,是平抛运动;错误C、雨滴下落的过程速度较大,受空气阻力比较大,最后几乎是匀速运动,不是自由落体;错误D、从水龙头上滴落的水滴由于速度较小,受到的空气阻力较小,下落过程可以近似看成自由落体运动;正确故选D点评: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运动员将跳板向下压,跳板发生弹性形变,由于跳板具有弹性,所以要恢复原来状态,于是产生向上的弹力,将运动员弹出,由于运动员具有重力,所以会向下落,在下落过程中,才做出各种动作。
2、所谓的起跳,就是运动员双脚离开跳板的一瞬间。
3、当跳板运动至最低时,运动员起跳最为合适,因为这时的弹力最大,运动员获得的加速度也是最大的。
4、运动员通过施加向下的力量到跳板上,获得了向上的推动力,使自己腾空而起。跳水运动员利用踏板产生的向上弹力进行起跳。跳水的跳板离水面有多高 跳板离水面的高度有1米和3米两种,跳板跳水根据起跳方向和动作结构分向前、向后、向内、反身和转体5组。
5、跳水的运动,要借助跳板的弹性,成而起跳在空中完成动作后,入水,所以起跳非常重要,所以跳板的弹跳力度有大有小,就需要运动自己根据动作,从而调整跳板的弹性。划轮主要是为了调跳板的支撑点与跳板固定点的位置的,起跳点离固定点位置越远,起跳的高度越高(理论上,排除力度因素)。
伽利略进一步解释说,自由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他提出了两种可能性:速度变化对时间均匀,或对位移均匀。他假设第一种情况最简单,并将其称为匀变速运动。通过数学推理,伽利略得出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
ACD 试题分析:伽利略的实验证实了自由落体运动属于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即速度对时间的变化是均匀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加速度恒定为重力加速度,所以答案正确的是ACD点评:本题考查了自由落体运动规律,通过规律可以判断题目中正确的答案。
日常生活中常会见到,较重的物体下落得比较快,这是由于(空气阻力)对不同物体的(影响不同)伽利略认为,重物和轻物应该下落得(一样快),他猜想落体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即他的(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理想结论:在没有任何外力的情况下,物体从任一高度下落,最终会回到元来的高度,否则,一直运动下去。
虽然地球的引力和物体到地球中心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地球的半径远大于自由落体所经过的路程,所以引力在地面附近可看作是不变的,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即是一个不变的常量。它是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体现在“自由”二字上,其含意为:物体开始下落时是静止的即v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