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译文〓 孟子说:适宜的时令不如有利的地形,有利的地形不如人民团结。周围三里的城,周围七里的城,围攻不能够攻破。既然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但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不如有利的地势。
孟子说:“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 如人的齐心协力。一个三里内城墙、七里外城墙的小城,四面围 攻都不能够攻破。既然四面围攻,总有遇到好时机或好天气的时 候,但还是攻不破,这说明有利的时机和气候不如有利的地势。
1、“天时不如地利”,这句话来源于中国古籍《孟子·公孙丑下》,意在阐述在各种有利因素中,地理条件的重要性超越了气候条件。这里的“天时”指的是气候条件,“地利”则涵盖了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等因素。它强调了在面对自然环境时,地理环境的优越性。
2、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3、谴责霸权主义者。 当然,“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也同样是名言,而且, 还更为广泛地应用于商业竞争、体育比赛尤其是足球比赛的狂热 之中。这充分说明它所蕴含的哲理是丰富、深刻而具广阔的延展 性的。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翻译: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一节》。
5、天时:指适宜作战的时令、气候;地利:指适宜作战的地理形势;人和: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孟子说“有利于作战的天气和时令不如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有利于作战的地理条件不如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6、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决定事情成败的因素中,自然条件的重要性不如地理环境的重要性,而地理环境的重要性又不如人心的向背、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合作来得重要。孟子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提出的这一观点,反映了人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